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。针灸由"针"和"灸"构成,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、腧穴、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,在形成、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,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,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。
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,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,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,以达到治病的目的。前一种称作针法,后一种称作灸法,统称针灸疗法。
针灸疗法在临床上,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,找出疾病的关键,辨别疾病的性质,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,哪一脏腑,辨明它是属于表里、寒热、虚实中那一类型,做出诊断。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,进行治疗。以通经脉,调气血,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,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针灸治疗面瘫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,其疗效是肯定的。因此,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面瘫病症的之一。针灸可以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因与病位,因此,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段。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面瘫已予肯定,有临床研究报道贝尔氏麻痹患者在发病10~20 天的急性期没有明显好转者,行针刺治疗,有85%治愈,92.3%明显好转,对后遗症患者也有效。针刺治疗面瘫的机理是兴奋神经、扩张血管、促进血液循环、消炎镇痛等。针刺疗法被多版神经内科学纳入面神经炎治疗方案之一。
1.手足十二针:主要治疗半身不遂。
取穴(均取双侧穴位):曲池、内关、合谷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刺法:先健侧后患侧。
2. 十二透:主治中风后遗症,功能未复,正气未虚者。
主要穴位: 肩髃透臂膈,曲池透少海,外关透内关,合谷透劳宫,环跳透风市,曲泉透膝阴关,阳陵透阴陵,足三里透承山,绝骨透三阴交,丘墟透照海,昆仑透太溪,太冲透涌泉。
3. 督脉十三针:腰膝无力,难以站立的患者。如脑干和小脑梗塞。
取穴: 百会、风府、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呈阳、筋缩、背中、悬枢、命门、腰阳关、长隅。
4. 老十针:主治中风卧床时间过长,食欲不振者。同样适用于胃脘痛。
取穴:上脘、中脘、下脘、气海、天枢(双侧)、内关(双侧)、足三里(双侧)。
5.中风 语方:主治中风失语。
取穴:⑴廉泉、天言、通里、照海;⑵风府、哑门、风池、翳风。
6.中风通便方:主治中风便秘。
取穴:⑴阳陵泉、足三里;(相当于大承气汤)⑵支沟、天枢、照海。(缓泻方,虚性便秘)